大約13年前,還在唸二技的我最喜歡的一堂課,莫過於『台灣近代史』這門課了,我有多喜歡,那時還為這門課寫下心得感想就知道,☞ Bravo。如果你有機會上到 這門生命中的課

也是打那一刻起,我從老師口中得知賽夏族矮靈祭的特殊文化,然後自己畫了想像圖,想著有朝一日我能去瞧瞧,時光荏苒,等我站在矮靈祭的祭場裡,這一刻,卻已經過了13年。

IMG_4823.JPG

 

在這段漫漫時光裡,偶而看見相關消息,還是會覺得有興趣,儘管始終沒有參與過,下圖便是我在雜誌上看到關於原住民祭儀文化大補帖(?)的廣告,於是乎就撕下來保存到現在。在參加矮靈祭之前,我參與過最接近原民文化的地方,應該是去賽德克巴萊電影的林口片場吧哈哈哈哈哈,詳請可看♠ 民國百年慶,時光迴轉 賽德克巴萊 @林口霧社街(不過這裡已經全拆掉了啊啊啊

0001.png

 

一直以來不乏有人說滑FB是件浪費時間的事情,但坦白說我覺得是那個人的FB整體內容太過於空洞吧,對我而言FB的動態消息,完全就是自己所選擇的生活的一個縮小呈現,妳選擇什麼樣類型的朋友,妳就會看見什麼樣的分享,妳選擇什麼樣的訂閱妳按讚何種粉絲專頁,它就決定妳的版面內容是否豐富有趣是否有值得學習的知識訊息甚至是否有應該知道的各國大事。

嗯哼會提到這也是因為雖然我有原住民祭儀大補帖,但從來沒認真注意時間,正因為看見FB某朋友分享了『新竹縣府要將矮靈祭變成「嘉年華」???』的討論文章,才驚覺矮靈祭又要到了。google了相關資訊,發現苗栗矮靈祭即將於三天後進行,就在這個大半夜裡馬上打給曾在專門製作原民文化節目的傳播公司上班的好朋友于茹小姐,盧她跟我一起去。(至於我為什麼沒有選新竹,理由應該很明顯。

研究了交通資訊,因為矮靈祭期間交通必堵塞,一般都建議坐車或開車到苗栗南庄停放,再坐接駁車上向天湖(約莫30分車程);下圖是南庄老街及苗栗客運南庄總站的地方,本來我想把車停在河堤免費停車場,殊不知開太快錯過河堤停車場路口,於是乎停在近客運南庄總站的收費停車場100/次。事後想想收費停車場也算是個好選擇,地點不如河堤偏僻,且我們預計待到凌晨才會離開,4個女生還是安全至上。

IMG_4650.JPG

附上2016年資訊有個概念,矮靈祭為兩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來年想參與的朋友可以打去南庄鄉公所確認交通資訊比較保險。

南庄鄉公所/洽詢電話037-823-115
遊程建議:矮靈祭期間,往向天湖的道路嚴重塞車,須將車輛停放在東河村,再搭大會專車前往。

白天南庄往向天湖班次:臺灣好行專車,六時二十分、九時半、十一時半、十二時半、十四時、十五時半及十七時半。上車地點為南庄遊客中心站牌前;依臺灣好行票價。 
晚上南庄往向天湖:付費專車十七時半以後,滿四十三人發車。購票地點為南庄遊客中心往南庄橋。上車地點為南庄遊客中心站牌前。收費一百元。下山視狀況發車,原則可提供接駁服務到隔天凌晨六點,歡迎多加利用。

 

今年苗栗矮靈祭的時間為11/11-13五六日,我們本來想要12號週六下苗栗,因為大家時間橋不攏最後改成13號週日出發。不過到現場才發現時間選得真好;據說前一天週六場,湧入南庄的遊客根本大爆炸,有人晚上8點多上了接駁車,到向天湖原本30分鐘就夠,卻已是12點的事了(我驚!!。而且上向天湖的車輛需有通行證才能過關,嚴格控管,但是週六晚上的向天湖遊客已經滿出來,所以最後連有通行證的車子都不給上山啦啦啦。

而賽夏族矮靈祭進行時間為晚上6點至隔天清晨6點不間斷的舉行儀式。于茹行前就提醒了『其實就是整夜不斷繞圈跳舞、其實就是整夜不斷繞圈跳舞、其實就是整夜不斷繞圈跳舞』;所以我們決定下午兩點半從台北出發,去南庄老街晃晃就慢慢的前進向天湖。

第三天晚上約五點到南庄老街已是可以用冷清來形容,只有沿路的交通三角錐當起的紅龍柱可以證明前一夜多瘋狂。七點搭上接駁車,在大霧小霧不斷的山路裡,打開遠光燈能見度也只剩十公尺之遠,我們朝向天湖前進;還記得出發前爬文,已知山中慣性起霧,但我不知道除了起霧以外,往向天湖的這段山路是完全沒路燈!!完全沒路燈!!完全沒路燈!!的狀態(立馬增加矮靈祭200%的神秘感);如果不是有在地司機載我們,就算四個女生一車我還是不敢開這種山路

IMG_4653.JPG

註:小小聲的說,我們來回程都是搭路上的計程便車上山的,確實舒服又快速多了,票價如接駁巴士一樣(But這讓某一方有些不悅我就不多描述了

 

一到了巴斯達隘(賽夏語:paSta'ay)俗稱矮靈祭,沿著祭場邊我們立馬奔向祭屋前,為的就是綁芒草。

IMG_4849.JPG

 

習俗解釋:綁芒草結umosig,umosig 是為了防範矮靈作祟。將umosig 繫在身上,其他如門楣、車、穀物、臼、農具、獵具、廚房、桌椅、廳堂等等都要綁上,直到祭典完畢才可除去。轉載自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IMG_4689.JPG

 

遊客在手臂上必綁芒草,相機也需要綁避免拍到不科學的畫面或者當機(智慧型手機可以不用),倘若芒草在祭典進行時掉了,可以撿起來放口袋即可;而出了祭場離開祭典就可以拆掉芒草,不要再帶下山了。

IMG_4820.JPG


< 賽夏族巴斯達隘的由來;轉載自賽夏族文化工作室社團 >
巴斯達隘(賽夏語:paSta'ay)俗稱矮靈祭,是台灣原住民賽夏族古老傳統的一項祭祀活動,每二年舉行一次(西元的雙數年),時間在秋收後農曆十月中旬的月圓前後舉行。
在很久以前,賽夏人與矮人族隔sikay河而居。矮人身高都不足三尺,但他們精通農耕技術以及鎮邪驅疫的法術,歌舞祭祀更是他們的絕活。
秋後收穫祭,賽夏族人依禮邀請矮人族前來慶祝大豐收。邀請他們的時候,往對岸的石窟射箭為信號。矮人在教化賽夏族的過程中,經常測試賽夏族人是否己受教化乃故意戲弄整人,跳到背上撥亂頭髮、或舞動時吊掛在牽手處,致使族人手臂酸痛、或反折臂腕、或故意使人摔倒等等惡作劇行為 (坊間所寫所敘述矮人調戲汙辱賽夏女人,是非常不正確的),日積月累賽夏族人們積怨在心而謀思報復。 
歡聚結束後,在返家途中,矮人們喜歡來到深澗上方,爬上一棵巨大枇杷樹上休息乘涼。而先到籌謀報復的賽夏青年,已將樹幹鑿開一半,再塗泥掩飾。當矮人們爬上樹後,樹身不堪荷重而斷裂朝溪澗墜落,樹上的矮人悉數覆亡。
事後,倖存的二位老人家,生氣的質問賽夏人:「為什麼你們這麼兇狠,殺害我們!難道我們有讓你們受苦受累嗎?」 於是賽夏長老說出了過去所發生的事情。二位矮人老人家知道事情原委後,也自知理虧。於是為了安撫逝去的矮人魂魄,開始傳授化解兩族怨懟、祭歌和舞蹈的所有儀式。教授期間,只有朱姓學得最快,也最準確完整,便交代朱家世世代代擔任祭司,舉行矮人祭。於是展開每二年一次小祭,十年大祭從未間斷舉行巴斯達隘。

IMG_4668.JPG

 

因此,矮靈祭絕不是個歡樂的氣氛,反而要心存敬意。活動也明示『巴斯達隘不同於一般豐年祭,為族人對矮靈表達懺悔之意的祭典,希望遊客務必遵守祭典流程,避免與族人發生糾紛,也嚴禁喧嘩與喝酒鬧事』。我想安安靜靜地觀賞應該是最好的,這點參加的遊客務必清楚。不過我們在現場真的看到有遊客在祭典歌舞儀式前手比愛心拍照,完全讓人傻眼。(然後馬上就聽到旁邊一個長者開罵:她把這裡當做什麼地方惹@#$&&?。所以冰U啊,千千萬萬記得要入境隨俗,尊重每種文化。

IMG_4675.JPG

 

苗栗向天湖的祭場大致模樣,右邊建築中間有間祭屋,祭屋門前不能站也不要逗留,且祭屋內部禁止拍照。左邊大空地就是賽夏族人連夜進行儀式的地方了。十年大祭和兩年一祭最明顯的差別,是會出現神秘的『十年大祭旗』,照片中高聳的竹子上還掛著紅白布條,那便是大祭旗(sinaton)了。

IMG_4828.JPG

十年大祭按傳統由絲家、豆家輪流製作、背負,今年輪到絲家負責,43歲的族人絲景林首度接下背旗任務,三天祭典期間,在豆家人協助下,每兩小時一次揹著30呎、近20公斤的大祭旗繞行全場。巴斯達隘十年大祭的大祭旗傳統綁有紅、白色布條,每十年都會重新製作一次,紅色代表「紅遍滿天邊」,白色則是「清清白白」,代表賽夏族人清清白白之意。(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祭場周圍影片分享。

 

老實說祭歌我們當然聽不懂,就連跳的舞步或變換隊型有看也沒有懂,但我還是查了一下維基百科賽夏族:賽夏族人的社會中所見的舞蹈主要項目僅有矮靈祭。矮靈祭呈現了矮人與族人相處的情形(如矮人拉著懶惰的賽夏人去看豐收的田地,以快舞步的方式呈現),到哀泣之處,舞步緩緩前進,快速的旋轉與定點跳躍呈現了族人驅趕矮靈的心理反映。

IMG_4692.JPG

 

然後在祭典儀式裡有個倒三角的旗子特別引人注意,那稱呼為肩旗 (kilakil) ,是祭典聖物之一。肩旗昔時為戴在頭上之舞帽,後來改良為肩負旗子。依照山棕夜形狀製作,緣於ta'ay從高處跌落,未墜落前攀附山棕葉而咬牙切齒地詛咒,後來倖存老者撕棕葉尖端裂而未斷,臨走前警示賽夏人 :「你們的命運就繫在既尖銳又脆弱部份,倘不聽警告,一顆輕盈露珠也足以讓你們滅亡。」肩旗不斷地在場地游走,除了抖落詛咒意涵,也是 ta'ay 們巡場視察座騎,由各姓氏製作年輕子弟扛負。(以上轉載自賽夏族文化工作室社團

IMG_4821.JPG

 

肩旗上的字為姓氏,各姓氏至少會製作一支肩旗。

IMG_4729.JPG

IMG_4739.JPG

 

非常壯觀的祭典歌舞儀式;因為這天是最後一天近尾聲,聽說有些族人也已回到工作岡位,前一天的陣仗更為龐大。

IMG_4835.JPG

IMG_4839.JPG

 

聽聽看巴斯達隘的祭歌,感受一下。

 

看了上述影片,一定會發現一個很特別,一直在叮噹叮噹的樂器聲,那並非是族人在一旁伴奏,而是從一群特定族人身上揹著的樂器,透過一致的步伐所共同發出的合諧音頻。

IMG_4672.JPG

 

那正是賽夏族獨特的樂器『臀鈴』(Tabaa’sang)又稱背響,是賽夏族特有的樂器也是祭典聖物之二,主要由竹管與薏仁的果實穿綴而成,目前有些臀鈴用銅管代替竹管。

IMG_4824.JPG


(轉載自賽夏族文化工作室社團)臀鈴是賽夏族矮靈祭特有的歌舞道具。也是獨步全球的樂器。據考,日治初期尚未有此樂器,經田野調查發現是近百年產物,賽夏人在不斷移徙的過程當中,面對許多陌生的環境,以及與他族群的對立而產生的警示作用,亦是人數逐漸趨少的壯膽行為。起初製作之臀鈴主要由細竹管與薏米珠,用藤皮穿綴而成,後來製作的材枓日漸豐富與多元,尤其是從漢人社會傳入的「鈴」和「銅管」的應用最多。起舞時,竹管或銅管撞擊舞動「嗆、嗆、嗆...」的聲音,音色清脆激盪,十分響亮動人。隨著臀部、身段的前後踏步,拍擊聲彷彿時左時右。另一層意義為藉由臀鈴擺動的聲響,囑咐賽夏族人隨時隨地勿忘了矮人的叮嚀、訓誨。

關於賽夏族巴斯達隘,俗稱矮靈祭

記錄如以上

 

以下閒聊

在祭場的外圍,圍繞許多小吃攤,這攤是烤山豬(?)吧;其實我認不出來,原諒城市小孩沒看過山豬。這幕其實覺得有些觸目驚心,可是料理得蠻好吃的

IMG_4825.JPG

IMG_4826.JPG

 

先前介紹臀鈴製作時有提到『薏米珠』,薏米珠近看其實就是灰灰白白,又很硬梆梆的一顆種子;薏米珠(賽夏語tibtibon)台灣原生種植物果實,是賽夏朱(titiyon)姓氏由來,所以朱原姓為珠。薏米不是薏仁,但同為禾科植物,種子呈淚珠狀,堅硬且自然形成中空,色澤紋路多變化,是大自然賜予的工藝材料。在台灣除了蘭嶼達悟族貝殼項鍊以薏米珠"客串"之外,賽夏族則使用最廣泛在祭祀用貝珠替代品,臀鈴衣飾及時尚飾物商品等等。薏米珠與賽夏有非常深的淵源,是兒時童玩,是情竇初開的寄情物,也是昔時情定一生的盟約信物。(轉載自賽夏族文化工作室社團

IMG_4715.JPG

 

攤位上非常具有波西米亞風格的耳環,但用了道地的薏米珠素材。其實我覺得各地的原住民,不管服裝或飾品設計都有蠻多異曲同工之處,比如我跟Hans說我要去參加賽夏族原住民的祭典,他似懂非懂,但一看到圖片就大喊,喔!!! 印地安人~~!!

IMG_4718.JPG

 

來到苗栗向天湖,當然得來看看向天湖。說實話,在夜裡拍這張照片壓力蠻大的,因為我也很怕看到不科學的畫面;不過當時月光灑下湖面發亮,我瞬間有種想法,幾百年前沒有一絲燈光的時候,此晴此景真的有種祖靈在呼喚或指示著什麼的感覺,然後就順手拍了。向天湖邊正好有一座矮橋,拍照時還被貌似族人提醒,不要待太久,原因卻沒有多說。不過打這篇文時爬到了新聞稿『在祭典期間勿丟石頭,以免砸到矮靈,也勿靠近溪流,夫妻及族人不得吵架,祭典期間也歡迎非賽夏族遊客到場參與』;也許是太靠近溪流了我想(雖然還是不知道由來。

IMG_4822.JPG

 

最後簡單來個合照。其實祭典儀式有一度是開放可以下場一起去跳舞,不知為何我們很有默契,沒有人想下去跳;老實說我是真的覺得賽夏族人很誠心在祭矮靈,我這般下去跳的意義連我都不知道在哪裡,還是靜俏俏觀賞就好。後來于茹回程問我感想,其實我也沒有任何想法,可能去之前就知道是屬於比較莊重的祭典,而且真的有點壓力,很怕一不小心觸犯禁忌,不過總算是見識到不同文化,台灣雖小,但是真的充滿許多種族以及多元文化呀~ 有機會希望也能讓Hans理解。

IMG_4827.JPG

 

 

以上,打完收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elin ❤ 的頭像
    Selin ❤

    四手聯彈,施生活練習曲

    Selin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